动辄数万治疗费用,封针疗法“神术”在开展近30年后受到质疑。
郑州大学第三附院医院(以下简称“郑大三附院”)也因采用“封针”治疗脑瘫、肌张力高等多种病症遭到质疑,被指过度医疗、滥用“封针疗法”。
河南省卫健委宣传处处长杨立勇10月23日上午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我们正在调查”,但他并未明确“封针疗法”是否已经停用。
郑大三附院有关人员也向澎湃新闻证实,确有河南省卫健委的人员在该院开展工作,“等调查结果出来,会第一时间告知媒体”。对目前医院的封针治疗是否暂停,其表示不清楚。
此前,郑大三附院副院长、儿童康复科主任朱登纳向澎湃新闻承认,“封针疗法”循证医学证据不是很高,医院将开展论证。
“封针疗法”被称“神术”,家属对其疗效说法不一。澎湃新闻随机对多位患儿家属的采访中,有家属觉得有效果,也有家属认为治疗后“药劲儿过去就不行了”;但也有家属在花费近十万“封针”治疗后,发现孩子病情愈发严重。
还有一位来自安徽宣城的家长提供的病历资料显示,其三个月大的孩子在南京市儿童医院检测结果为中枢性协调障碍,但经郑大三附院诊断为脑损伤伴智力障碍,后封针治疗三个疗程。该家长表示,目前孩子各方面发育正常。
一个疗程费用上万,疗效说法不一
10月23日,澎湃新闻记者在郑大三附院探访发现,“封针”治疗室门关着,未听见里面有孩童哭啼。一名患者家属告诉澎湃新闻,自家孩子一岁两个月,孩子所在科室每周一、三、五进行“封针”治疗,结果他被医院告知原本今天要做的“封针”治疗改为明天进行。
在该院儿童康复九病区,一名患者家属称,该病区也是周一、三、五做“封针”治疗,但未听说停止“封针”的消息。
另一位患儿家属提供的每日清单显示,“封针”一个穴位33元,需对10多个穴位进行“封针”,约收费三百多。注射液维生素B1注射液3支共1.05元,复方曲肽注射液1支169元,胞磷胆碱钠(辰旺)注射液1支28元。
照此计算,“封针”一次近600元。据郑大三附院人员介绍,每个“封针”疗程是十次,每次根据患者情况不同,最少的扎三五针,多的几十针。
多名患儿家属介绍,每个疗程21天,除“封针”治疗,还有一系列儿童康复治疗。报销完后,花费多在一两万元。
一位家长提供的清单显示,孩子每次平均注射18个穴位,一个封针治疗疗程,仅穴位注射费用就6000多元,还不包括注射用药物费用。
对于“封针疗法”的疗效,澎湃新闻采访了多位在郑大三附院进行过“封针”治疗的患儿家属。其中一位患儿家属介绍,其孙子因误服药造成脑损伤,在其他医院治疗两月后,转到郑大三附院做“封针”和康复治疗;五个疗程后,虽然孩子现在仍然无法坐立、浑身瘫软,但意识已经逐渐清醒了。
另一位家属则称,他的孩子被诊断为脑损伤,做完“封针”后感觉有好转,但“药劲过去就不行了”。还有一位家属说,家里两岁七个月的孩子,同一个医院不同的医生诊断也不一样,有的诊断自闭症倾向,有的诊断语言发育迟缓,最初也做了两个疗程“封针”,感觉没什么效果,就停掉了,只做康复治疗。
“孩子封针回来整个状态就是窝在那里,不愿意搭理人,没安全感,老远看到(封针)这个楼就不往这里拐,而且对陌生人显得特别胆小。封针停掉后,慢慢孩子又好起来了。”该家属说。
有家属称“封针”后病情加重,还有家属怀疑被过度医疗
凡凡在浙江萧山医院的康复评估报告显示双侧肢体肌张力偏低 本文图片均为受访者提供
一位来自浙江杭州的患儿父亲吴萧(化名)告诉澎湃新闻,2019年5月中旬,他发现孩子凡凡在6个月大的时还不会自主翻身,经当地医院检查,显示凡凡的智力和运动评估落后于正常孩子3个月左右,需要进行康复功能训练。
之后吴萧带着凡凡前往浙江大学儿童医院检查,结果显示凡凡乳酸偏高。
10月23日,吴萧听说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对治疗凡凡这样情况有比较深的研究,“而且又是三甲医院,我们就深信不疑。”于是他在网上预约了郑大三附儿童康复科的主任医师的专家号,前往郑州。
吴萧说,郑大三附院检查后,初步判定凡凡可能患有脑瘫。入院以后,凡凡接受了包括“封针”在内的康复治疗,一做就是四个疗程,“每个疗程10次,约21天。一开始只扎头,后面开始扎头、后颈、腿、胳膊、腰部,一次要差不多扎70针。”
吴萧介绍,9月13日,凡凡做完第九次封针后,主治医生通知家属办理出院手续,他们开始往返医院为孩子进行治疗;14日至15日,凡凡又依次接受了低频脉冲治疗、电子生物反馈疗法、脑电治疗等。
至15 日晚上,凡凡出现了面瘫、抽搐等反应,当天凡凡紧急住进了郑大三附的神经内科。凡凡入住神经内科后,又做了一次核磁共振检查。检查结果显示,当时不到一岁的凡凡被诊断为脑白质发育与9月龄相符合,右侧基底节异常信号,怀疑有脑炎,后凡凡被诊断为脑梗塞。
“封针”治疗的四个月里,花了近十万块钱,但病情不但没有缓解,还越来越严重。因怀疑郑大三附院“封针”疗法的效果,吴萧带着凡凡回到杭州的医院治疗。
田先生的宝宝贝贝2016年6月12日在南京市儿童医院诊断为:中枢性协调障碍。 来自安徽宣城的田姓先生告诉澎湃新闻,2016年6月12日,其三个月28天大的孩子贝贝因为对外界声音反应较为迟缓,在南京市儿童医院儿童康复评估报告显示,检测结果为中枢性协调障碍,运动功能检查中,贝贝的肌张力无明显异常。
田先生回忆,妻子不放心,通过qq群里网友得知郑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内的“封针”疗法对此有疗效。2016年7月至2016年11月,贝贝在郑大三附院接受了三个疗程的“封针”治疗。
“现在贝贝已经2岁,数数能数到十,也知道自己家的准确位置。” 田先生说,他曾怀疑郑大三附院存在过度治疗的可能性。此前贝贝在南京市儿童医院儿童检查为中枢性协调障碍,但经郑大三附院诊断为脑损伤伴智力障碍。经过三个疗程“封针”治疗后,孩子出院后一切正常。
贝贝在2016年10月9日被郑大三附院诊断为脑损伤伴智力障碍,此时贝贝已接受了第二次封针疗程 。据田先生向澎湃新闻提供的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诊断证明显示,2016年10月9日,第二个疗程结束后贝贝出院,根据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出示的出院诊断,显示为脑损伤伴智力障碍。